語言 語言
企業(yè)新聞 行業(yè)新聞 軸承知識
  • 聯(lián)系人:許部長
  • 聯(lián)系電話:13841408476
  • 固定電話:024-44837288
  • 公司傳真:024-44837004
  • E-mail:xuming58@126.com
  • 公司網(wǎng)址:natashaterry.com
  • 地 址:遼寧省本溪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香槐路110號

如何預防滾動軸承的蠕動

2022-02-09

來源:軸承雜志社

由滾動軸承產(chǎn)生蠕動的機理可知,影響蠕動的主要因素是配合間隙和變形。為了預防滾動軸承產(chǎn)生蠕動損傷,需要從軸承的設計、安裝和維護等各方面入手予以控制。

影響因素

以徑向軸承的設計為例,定性評估各參數(shù)對軸承蠕動趨勢的影響如圖1所示。軸承和軸承座/軸的多個設計參數(shù)影響軸承的蠕動。

圖1 基于設計的防止軸承蠕動的措施評估

1)選型。選用Z適于軸承應用工況的軸承類型。如風電主軸軸承選用雙列調(diào)心滾子軸承時,由于軸承的游隙較大,受載不均,再加上潤滑的因素,容易引起滾子打滑,可能導致?lián)p傷,引起外圈圈、滾子以及保持架受力不均發(fā)生變形,改變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,出現(xiàn)蠕動,甚至卡死等故障。因此,風電主軸軸承推薦選用圓錐滾子軸承,該類型軸承的徑向和軸向承載能力強,可通過預緊使?jié)L子均勻受載,滾子不易產(chǎn)生滑動摩擦。但是,圓錐滾子軸承安裝工藝對裝配工人的經(jīng)驗和技術要求較高,軸承游隙調(diào)整不當依然可能出現(xiàn)蠕動等故障。

Leidich等研究了不同類型軸承的蠕動趨勢,發(fā)現(xiàn):圓錐滾子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的蠕動閾值Z高。圓柱滾子軸承和調(diào)心滾子軸承的蠕動閾值相對較低,因此更易發(fā)生蠕動。Z易發(fā)生蠕動的是深溝球軸承。

2)設計參數(shù)。游隙量在適合的范圍內(nèi),蠕動轉(zhuǎn)矩隨著游隙的增大和減小成比例變化,當游隙為負值時,蠕動發(fā)生的可能減小。滾動體的數(shù)量增加,滾動體載荷減小,外圈局部變形受到限制。套圈厚度和寬度增大,套圈剛性增加,蠕動發(fā)生的可能性也降低。

3)加工精度、配合公差等。軸、軸承、軸承座孔的加工公差、表面粗糙度等參數(shù)滿足技術要求;裝配過程中,軸系應反復對中,減輕額外載荷的影響;軸承與軸承座/軸采用過盈配合,適當收緊公差范圍以確保配合的過盈量,選用合適的工裝,加熱軸承裝配或者冷凍軸裝配,嚴格按照操作規(guī)程實施等等。因為加工和安裝精度達不到要求將影響配合公差,可能導致軸承產(chǎn)生蠕動。

4)其他因素。當然還包括材料的保證,軸承座、軸的制造協(xié)作,良好的潤滑,規(guī)范的使用維護保養(yǎng)等等各種因素。

預防措施

從摩擦學和設計的角度提出了3方面防止軸承蠕動的措施。

圖2 防止軸承蠕動的3方面措施

1)增加結合處的摩擦因數(shù)μF以增加摩擦力,從而抵消軸承蠕動。如可對外圈的激光織構和不同軸承座材料進行研究。

2)中間層。以彈性層為例,在外圈上增加玻璃纖維增強塑料( GRP)層,彈性層吸收了外圈的變形,從而減少軸承的蠕動。NSK Creep-Free™ Bearing Series在外徑面上兩溝槽內(nèi)安裝有兩個O形圈(丁晴橡膠)就屬于彈性層。另一種中間層是一個鋼環(huán),中間鋼環(huán)(ISR)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外圈上,這一措施導致2種蠕動抑制效應疊加。套圈與中間環(huán)接觸副的過盈尺寸(過盈配合)抵消了蠕動。由于中間環(huán)吸收變形和同時加強強度的作用,減小了軸承座與中間環(huán)之間接觸副的蠕動。

3)定位節(jié)。插在外圈槽內(nèi)起連接作用的圓柱銷;還有一種措施是專門設計擋圈來防止軸承蠕動。

預防措施的詳細研究內(nèi)容可參考文獻 [1-2]

參考文獻:

[1]Schiemann T,Porsch S,Leidich E,Sauer B. Intermediate layer as measure against rolling bearing creep[J]. Wind Energy,2018,21:426- 440.

[2]Sauer B, Leidich E, Porsch S, Schiemann T. Definition und Auslegung von konstruktiven und tribologischen AbhilfemaBnahmen gegen tangential Wanderbewegungen von Walzlagerringen. Final report Forschungsvereinigung Antriebstechnik e.V., Frankfurt/M., Book 1153, 2015.